稿件来源:《中国煤炭报》
电子围栏下井,为矿工筑起“智能安身圈”
——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九龙矿以科技保安全
在神话故事中,孙悟空用金箍棒画下的“安身圈”,能抵御妖邪侵扰;而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九龙矿的百米井下,适合多场景应用、具备多功能的电子围栏,正凭借精准预警、智能联动和全天候防护等功能,为保障矿工生命安全筑起“智能安身圈”。
实现危险区域电子围栏全覆盖
下午5点,152下42上巷掘进工作面,开拓区综掘机司机张红强正在进行掘锚护一体化作业。突然,一道红色闪光和语音报警发出警示:“人员接近危险区域!”
“志军,你要干啥?你已进入预警区,不能再往前走了!”张红强停下综掘机,回头向工友急忙喊道。
张志军赶紧后退两步,警报声随即停止。“这‘圈’真灵!多亏它提醒。”张志军感慨道。
掘进机作业时,经常遇到光照度不足、噪音偏大的难题。加上受煤尘、岩尘影响,综掘机本身带来较大盲区,进入危险区域的职工即便大声喊叫、使劲摆灯,司机还是很难发现。因此,九龙矿决定安装基于人员精确定位系统和声光报警装置的电子围栏。
电子围栏是一种周界防盗报警系统,主要由电子围栏主机、前端探测部件等组成。电子围栏主机可产生和接收高压脉冲信号,并在前端探测围栏处于触网、短路、断路状态时产生报警信号,将入侵信号发送至安全报警中心。电子围栏以其独特性能,广泛应用于变电站、电厂、水厂、机场、物资仓库、住宅小区等多种场所。
本着安全、实用和经济的原则,九龙矿根据采掘工作面综掘机、采煤机,煤仓上下口,带式输送机搭接点、配电点和主运输斜坡等不同场景及安全风险等级,分别应用基于人员精确定位系统、磁吸感应器、红外热释传感器和础滨摄像头、声光报警装置等,建设电子围栏。该矿总投入约70万元,旨在实现全矿危险区域电子围栏全覆盖。
2024年11月,九龙矿定下电子围栏安装方案。12月初,开始安装。12月底,安装工作基本完成。
“这套系统的核心是红外热释传感器。”在地面皮带运输专业集控室,九龙矿皮带区副区长贾耀博指着屏幕解释,“井下环境复杂、光照弱,尽管我们已应用多源传感器融合技术,但有时依然存在误报现象。为此,我们联合厂家技术人员反复调整警戒区域和调试算法,最终实现了零误报、零漏报。”
此外,红外热释传感器也是最常用的报警装置,适合安装在煤仓上下口等地点,进行安全管理。
“煤仓上下口周边是危险区域。红外监测技术效果好、投资少,比较适合安装在煤仓上下口。只要人员误入警戒区,装置就会报警停电。”皮带区技术员刘思超表示。
多场景应用,主动防范职业危害
如今,电子围栏不仅能准确识别人员位置,实现预警、断电等动作一气呵成,还能适配不同作业场景,辅助安全管理。
嘟嘟嘟嘟……近日,在15243厂下巷生产期间,掘进区输送机司机王发兵正准备对二部皮带机尾进行清理。他刚打开物理栏杆,电子围栏便发出警报声,同时使皮带机停车。
还有一次,王发兵在皮带运转期间清理机尾时图省事,差点被搭接处掉落的煤块砸伤。“现在只要打开栅栏门,皮带就能自动停车还带警示,风险大大减少了。”王发兵说。
皮带机机头机尾搭接处容易积煤,造成设备故障。操作工在运转中作业,既容易被煤砟砸伤,也容易被卷进转动部位。
为解决这一难题,技术人员在机头处四周设置物理栏杆,并在物理栏杆门框上增加磁吸感应器。只要安全门开启,皮带便会自动断电停运同时辅助声光报警,保证人员安全。
“行人不开车、开车不行人”是斜坡运输的基本要求。但在实际工作中,由于偏口较多、路线较长、单位人员较杂等原因,时不时有个别职工误入斜坡。
九龙矿在主运输斜坡应用“础滨摄像头+声光报警装置”组成的电子围栏,一旦有人员误入正在开车的运输斜坡,“您已进入危险区域,请尽快离开”的警报声就会立即响起。绞车司机、把钩工和误入人员等听到后,可第一时间做出反应。
“以前开综掘机时,就怕其他职工误入前头,经常左顾右盼分心操作。现在再也不用担心了,能把精力放在保证质量上。”张红强说。
过去,井下危险区域依赖人工巡查和警示标识,管理效率低、风险系数高。如今,通过电子围栏的实时监控,隐患发现速度提升了80%以上。
“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和培训制度,使职工安全意识明显增强。”九龙矿安全副矿长徐发利表示,“今年以来,井下违章行为数量同比下降了60%。”
“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。”九龙矿矿长牛清海算了一笔账,“过去,一起事故可能导致停工整改和修复设备,损失动辄百万元。现在,电子围栏能提前预警,保障安全生产。”
下一步,九龙矿将利用叁维重建、础滨和人员精确定位等技术,基于深度学习等智能算法,打造“人—机—物—环”全面联动的安全防护体系,让科技真正成为矿工的“护身符”。(杜鹏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