洗煤工艺迭代赋能 冀中能源股份公司跑出提质增效“加速度”
走进葛泉矿洗煤厂,一台高约2.5米、形似大型印刷机的崭新白色机器,正在快速地运转着。只见操作工人轻轻触动液晶感应屏,机械臂就精准地拉开滤板,成型的精煤滤饼如书本般整齐脱落,随后被运往煤仓等待销售——这就是该矿最近引进的新型穿流式压滤机,也是他们破解制约洗煤生产瓶颈的“秘密武器”。
“这个大家伙利用穿流技术实现浮选精煤的高效脱水,在公司尚属首次,随着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,不仅解决了洗煤生产瓶颈,每年还可创效近300万元。”该矿洗煤厂厂长李国峰说。
今年以来,冀中能源股份公司持续深耕大精煤战略,全线加强洗选设备改造升级,优化洗选工艺,千方百计保证产物质量、提高精煤回收率,全力跑出提质增效“加速度”。
提高尾煤灰分可以有效降低精煤中的杂质含量,从而提高精煤的质量和回收率。邢台矿9103工作面煤层赋存的低灰、中挥发分、强粘结性中高硫肥煤,是优质的炼焦配煤资源,但原煤全硫含量偏高成为制约精煤产物质量的关键瓶颈。对此,他们总结洗选实践经验,开展不同分选工艺参数下的洗选效果对比试验,在确保9号肥煤工业指标达标的前提下最大化降低硫含量,从而提高肥精煤产物市场受欢迎度。
“我们双管齐下,一方面严格控制入料粒度,适当降低洗水浓度,增强细粒煤与药剂的作用时间,使更多的高灰分细泥随浮选尾矿排出,另一方面通过调整浮选药剂用量和添加方式,进一步降低高灰细粒部分进入精煤产物中的概率。”该矿煤质科科长徐鸿介绍说,“按照当前精煤市场形势,待9103工作面生产后,预计半年可创效超100万元。”
加速推进洗选系统智能化改造工程,有效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和产物附加值,全力破解制约洗选效率效益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类似的创新改造在公司各大洗煤厂轮番上演。东庞矿实施二次浮选工艺,综合精煤回收率提高0.5%,年增创经济效益1000万元左右;邢台矿、章村矿开展尾煤泥压滤扩容改造,降低了煤泥干燥成本,实现了煤泥减量化,在节约成本提高售价的同时,每年实现创效1600万元以上;章村矿智能排矸系统较以往人工多捡矸2万余吨,节约入洗成本100多万元。此外,由公司牵头研究实施的科技创新项目“浮选效果评价体系研究及高精度浮选技术研发”成果在邢台矿、东庞矿、葛泉矿应用,预计可实现创效1000万元以上。
(冀中股份 殷晓芳)